一、深耕细作“一核”党建引领,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一是强化党建领航引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县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年度工作要点,紧扣“党建引领、三区联动、城乡融合、全面振兴”发展思路,突出党建引领这一中心、思想引导这一主线、实践引路这一载体,构建“网格+党建+居民小组”多元共治格局,在沙坪镇4个社区以及县城周边5个村实施“全科网格”建设,实现“多网合一、一网运行”的工作模式。二是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县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治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积极探索创新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新模式,擦亮“峨边汇治理1+9”品牌,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治理格局,用好用活“汇治理”9条措施,与毗邻区县、乡镇、村(社区)党组织共建“边界六联”协同治理机制。三是建强民族干部队伍。紧扣全县“聚力‘三区’联动,加快城乡融合”的中心任务,为奋力建设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干部能力保障。按照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差异化需求,开展干部专题培训班4次,覆盖600余人。整体谋划、统一部署、一体推进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着力建强一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二、深耕细作“三治”法治理念,推动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一是坚持以自治为基础。推行“政府+家支(族)+德古”三方共治形式,由当地党委政府引导,“德古”调解员会同村“两委”、家支族长、村民代表等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将各类违法行为列入村规民约“负面清单”,由“德古”调解员、村“两委”和家支族长开展共同监督。2023年,全县在册德古会员56人,德古个人调解工作室10个,开展法治宣传12场次、讲身边故事学身边典型宣讲活动5场次、化解纠纷317件,引导群众自觉学习法律法规和文化知识,推动遇事找法、依法办事的法治意识,把党的声音带入寻常百姓家,受到群众喜爱、社会认可。二是坚持以法治为保障。以全民普法为先导,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组建县乡两级培训师资,通过“线下+线上”结合模式开展培训18批次,认定培养“法律明白人”411人。以司法为民为宗旨,深化法治乡村建设,运行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3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99个,参与信访、劳动化解疑难矛盾纠纷2件,完成民生实事目标任务116.69%。以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平安峨边”创建,满意度测评居全市第一,创省级“六无”平安村6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枫桥式司法所”1个。三是坚持以德治为支撑。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县各族群众积极“践行十爱·德耀嘉州”活动,深化“德古”工作法,组建“德古+普法小阿依(小朋友)”“德古+法律专家”宣讲队伍,编写彝汉双语普法“口袋书”、双语普法绘本,运用“克哲”(彝族辩论典籍)、小手拉大手等方式,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五话五讲”(火塘夜话讲理论、笋山送话讲党史、新寨述话讲感恩、文艺心话讲幸福、院坝闲话讲故事)活动,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动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实行家庭积分制管理,推广运用“移风易俗曝光台”“道德银行”“红黑榜”等奖优惩劣,引导群众自觉转变观念、向善向上。
三、深耕细作“三交”文化认同,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一是着力推动阵地服务建“交往”载体。在各族群众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全面覆盖”与“精准滴灌”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打造“点”“块”“区”相结合的宣传阵地,在县城背峰山广场、城区主干街道、乾池桃博园等场所设置主题文化墙绘、宣传雕塑、道旗标识1200余面(座),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阶梯1个、主题广场1个、民俗纪念馆3个,打造“记忆峨边一条街”,形成内涵丰富、意蕴厚重的历史文化宣传阵地。二是着力推动通用语言通“交流”渠道。坚持从教育入手、从娃娃抓起,推进91个村“一村一幼”全覆盖,推动全县124所幼儿园209个教学班5171人开展“学前学普”大活动,聚焦幼儿“听懂、会说、敢说、会用”目标,开展“小手拉大手 学讲普通话”等一系列活动,形成“我是彝家娃 爱说普通话”峨边学普推普特色亮点,编印从幼儿园到小学“普通话+彝语”教材,探索“全民阅读+”工作模式,创新“志根双语”“彝动书吧”两个品牌,“彝动书吧”入选全国农家书屋创新市县级示范案例。汇编《彝族日常用语》彝汉双语版,购置双语书籍,在10所学校开设彝汉双语教学,覆盖学生3000余人,在“书同文、语同音”中不断夯实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着力推动文旅融合建“交融”平台。持续深化拓展“4+2”全域旅游布局,扶持培育“甘嫫阿妞”“彝族刺绣”“毛坪山歌”三大非遗品牌,精心举办“甘嫫阿妞”艺术季、“阿依蒙格”成长季等“四季文旅”活动49场、“小凉山非遗荟”2届,开展“文化大篷车”惠民演出108场,常态化演出彝族婚俗剧“彝恋·黑竹沟”“记忆峨边一条街”。打造“彝步千年·文旅新寨”综合体,建设小凉山非遗馆,建成“1+13+99”三级文化阵地和3个市级曲艺传承发展基地,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播团结基因,营造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电话:08332134158